身為牙周醫師在做諮詢時常被問到,牙齒好好的為什麼要拔?真的沒救了嗎?
這篇文章要來破解常見的拔牙迷思。

「牙齒」沒蛀牙就好了?

首先要了解口腔的基本組成:口腔的範圍除了牙齒,還包括牙齦、嘴唇、舌頭、頰粘膜(臉頰內側)、口腔底、硬顎、臼齒後區。
牙齒是依靠牙肉和骨頭(包覆牙齒的骨頭,叫做齒槽骨)的包覆支持,才能穩穩的咀嚼食物和講話發音。包覆在牙齒周邊、提供牙齒支持的牙肉跟骨頭,就是牙周組織
牙齒會因為蛀到爛掉、外傷折斷等原因,喪失咀嚼功能而面臨拔牙;牙周組織也會因發炎導致齒槽骨流失而無法再支撐牙齒,導致牙齒動搖、反覆腫痛,無法再好好吃東西,滋生細菌的牙肉還會產生口臭等問題。

所以,牙齒和牙周都一樣重要,兩者都要健健康康才能有好的生活品質。對已失去牙周支撐、無法再有效治療維護的牙齒,拔牙重建是有效的治療手段。

那不拔牙會怎樣?

如果伴侶吃裡扒外屢次家暴,你會選擇放手嗎?或寧願動不動被打到痛哭送醫也不想分手? 

症狀不明顯的慢性牙周炎就像養小三小王的伴侶,不怎麼鬧也不家暴,卻是偷偷挖錢去養小三小王。雖然平時不太會痛只是刷牙會流血、牙齒咬起來怪怪的,時間拖越久感覺越不對,骨頭默默越來越少、牙肉常常紅腫、牙齒咬東西痠軟沒力。等到牙齒搖到可以在嘴裡轉圈圈,或哪天吃飯默默自己掉下來,都已經太遲了。 

牙周病的牙齒若沒有治療,就像家暴的伴侶,絕對有能耐在你熬夜、出國因為時差失眠、工作考試壓力山大、免疫力低下時偏偏腫痛流膿得不要不要、再拖幾天甚至可能變蜂窩性組織炎,在你狀況最差的時候捅刀,這就是慢性牙周病未徹底治療而演變成的急性牙周炎。拖到這樣還只是痛起來才跑去找牙醫,死活不肯拔牙,吃消炎止痛藥、只針對那顆痛的牙齒洗一洗,都只能暫時緩解症狀。

下次再面臨相同的情境,它照樣腫照樣痛,最後牙齒仍會因牙周無力支撐而掉下來。

如果慢性牙周炎的牙齒是默默掏空資產再走人的伴侶,急性牙周炎就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大亂一翻再走掉的類型。如果有得選,誰要這種爛人啊!

因此,還可治療的牙周病牙齒,可以選擇積極治療以保留牙齒、重建功能;對於嚴重牙周病而完全失去功能、還造成生活困擾的牙齒,現在的牙科醫學都已經有足夠的技術重建缺牙區,沒必要抱著爛牙不放。 

結論

牙齒本身健康但牙周已無力支撐牙齒,且無法治療的情況下,拔牙後重建是必須的治療手段。牙周病是不會痛的慢性病,及早診斷治療就不用拔牙